最近一段时间,人民广场附近的地摊摆得红红火火,吃的玩的一应俱全,逛地摊也成了市民消暑的一种方式。但这里的地摊在拉动经济带动消费的同时,也产生了一些生活垃圾,不仅污染环境,也增加了环卫人员的工作量。
文明创建“黑榜”
记者晚上七点多来到人民广场周边的地摊,看到这里人头攒动好不热闹,让这里俨然成为了一个小商圈。如此之多的地摊经营者和逛地摊的市民,记者不禁对这里的卫生问题产生了担忧。
记者:每次收摊后垃圾都怎么处理?
地摊摊主:都会自己捡了,那边有垃圾桶,往垃圾桶丢。大家都爱护一下环境,环卫工人就不用扫了。
但是实际情况是否如摊主们所说呢?到了晚上十一点多,记者再次来到这里,发现摊位撤走后,这条林荫道上垃圾遍地,包装袋、一次性碗筷、烟头、雪糕纸、饮料瓶到处都有,就连广场里面都没能幸免,一些市民把吃完烧烤的签子随意插在花坛中,喝完的矿泉水瓶、一次性碗也是随手放在公园座椅附近,即便垃圾桶只有几步之遥,但这些垃圾还是被随意丢在广场上。记者了解到,这些垃圾除了是一些摊主打扫不彻底造成的之外,更多的是前来游玩的市民造成的。
记者:这个垃圾主要是哪里来的?
市民:游客、居民自己啊,摆摊的也有自己的垃圾,这个他们应该自己清理一下。
市民:主要是顾客没素质的话会丢一点吧。摊位也有这种情况。
每天晚上负责清理人民广场路段地摊垃圾的环卫人员是余清安,他说地摊产生的垃圾让他每次的清理工作都会加倍。
启迪城服咸宁城市服务有限公司保洁员 余清安:每天脚要不停地走,想休息都没时间休息,你休息这前面还有,快摆到那个红绿灯那里去了,你没有办法休息。
文明创建“红榜”
乱丢乱扔似乎将“地摊”和“文明”对立起来。但庆幸的是,我市一些志愿者主动走进夜市,发挥模范引领作用,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清理摆地摊过后的垃圾,积极让“文明风”融入城市“烟火气”。
朱志伟是一名退伍军人,一次路过人民广场,看到了收摊后这里垃圾遍地,环卫人员辛苦打扫,一个想法开始在他心里萌生。
退伍军人 朱志伟:有一天晚上出来从这里走,一路过去全是垃圾,我就想跟战友一起来打扫一下。
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做成短视频,发布在朋友圈和抖音,很快他的一些战友和看到视频的市民就加入进来,一个由六七个人组成的义务打扫卫生的志愿者团体就此诞生。他们约定每个周五周六晚上十点半来人民广场打扫卫生。
志愿者团队成员、市公安局温泉分局辅警 刘俊:第一天晚上来的时候,广场里边和周边过道上面的垃圾,非常非常的多,我们那天将近搞了三个小时。
余桃江是这支志愿者团队的一员,同时她也是这里的一名地摊摊主,她说自己看到朱志伟发的短视频后,非常感动,决定为这里的环境卫生做点什么,于是她每个周五周六收摊后都不回家,而是带着女儿尹茹好跟志愿团队一起打扫卫生。
地摊摊主 余桃江:我也是希望大家跟着一起,把我们这个人居环境啊,卫生啊各方面都提升一下,我们自己走出去看着也舒服。
余桃江的女儿 尹茹好:我今年十岁,我希望让他们知道这种随手丢垃圾的行为是错误的。
启迪城服咸宁城市服务有限公司咸宁大道片长 陈想玉:来查夜班的时候看到他们都在这里扫,很感谢他们。
志愿者和环卫人员们表示,清扫垃圾只能算是补救工作,要真正从根源上消除地摊产生的垃圾,还要从市民和摊主的素质提升着手。
退伍军人 朱志伟:就是希望他们做小吃的,招牌上面能加一个“咸宁是我家,美好家园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”,打一个类似的标语,让大家爱护环境。
启迪城服咸宁城市服务有限公司保洁员 余清安:我希望广大市民都不要乱扔垃圾,都扔到垃圾桶里面,为我们环卫工减轻一点负担。
在这里,我们要向朱志伟、刘俊等志愿者表示感谢,感谢你们为城市的付出。同时也要提醒广大市民,不管是摆地摊还是逛地摊,都要保持环境卫生,逛地摊的市民随手一扔,带给环卫人员的可能就是成倍的工作量,丢的不仅是垃圾,也是素质。摊主不能自己赚钱却给城市抹黑,给环卫工人增添工作量,既要做到收摊时主动清理垃圾,还要向顾客宣传不乱扔垃圾。也希望城管部门加强引导,使地摊经济更好地服务于大家的生活,让“烟火气”和“文明风”最终能够达到美美与共的和谐境界。
(记者 高林伟 谢雄飞)